• 001
  • 001

痛风的中医调理

浏览量:
继高血压、高血糖、高血脂之后,高尿酸血症已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“第四高” 杀手。
 
高尿酸血症是指嘌呤代谢紊乱引起的尿酸生成过多和(或)排泄过少,是导致痛风的直接原因。好比水里的盐浓度过高,就会慢慢析出,形成尿酸结晶。
 
它们可以沉积在大脑以外的任何关节及组织,引起痛风性关节炎、肋间神经痛、坐骨神经痛、肾脏或泌尿道结石等;还会损伤心血管,诱发心肌梗塞。
 
痛风在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生,40岁以上为高发人群,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。
 
什么是痛风
 
西医:痛风是尿酸盐沉积所致的晶体相关性关节病,与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,属代谢性风湿病范畴。
 
痛风可并发肾脏病变、关节炎、痛风石等;并常伴发肥胖症、高血压、糖尿病、脂代谢紊乱等多种代谢性疾病。
 
中医:痛风归属于“痹证”、“历节”范畴。为风、热、湿三气相搏,流注关节,湿浊阻滞而发病。
 
外邪侵袭、脾胃虚弱是主要病因。湿热之邪、或寒湿之邪化热,可闭阻经络关节;先天脾胃虚弱,或过食肥甘厚味、寒凉冰冻食物后,导致脾胃受损,则运化失调,湿浊内生,日久化热,痹阻脉络为病。
 
痛风的中医辨症论治
 
1.肝肾阴虚型
 
证见:两目干涩、手足心热、口干喜饮、大便干结、小便短赤;舌红苔薄、脉细数。
 
调理原则:补肝益肾、滋阴。
 
方用:通阳汤、化瘀汤、养阴汤、化石汤各7剂,均加牛膝10克、菟丝子10克、金钱草30克、土茯苓30克,水煎服;辅以八珍粉、补肝益肾膏、养肝茶、回春丸。
 
穴位调理:艾灸太溪、三阴交、涌泉。
 
2.脾肾阳虚型
 
证见:气短乏力、畏寒肢冷、腰膝酸软、足跟疼痛、食欲不振、腹胀便溏;舌体胖大、舌边有齿痕,苔薄白,脉沉缓或沉细。
 
调理原则:健脾益肾,温阳散寒。
 
方用:通阳汤、化瘀汤、扶阳汤、化石汤各7剂,加草苁蓉10克、土茯苓30克、金钱草30克,水煎服;辅以八珍粉、五行养元膏、健脾固元养生粉、草苁蓉汤、回春丸。
 
穴位调理:艾灸足三里、命门、太溪、三阴交。
 
3.气滞血瘀型
 
证见:性情急躁或抑郁,胸胁胀满疼痛,体虚乏力,面色青暗,小便短涩淋漓;舌紫暗或有瘀斑,苔白或黄,脉弦。
 
调理原则:活血化瘀通脉。
 
方用:通阳汤、化瘀汤、扶阳汤、化石汤各7剂,加威灵仙10克、牛膝10克、金钱草30克、土茯苓30克,水煎服;辅以八珍粉、益气养血膏、沙棘玫瑰茶、养肝茶、五指毛桃汤、回春丸。
 
穴位调理:三阴交、足三里、肝俞、太冲。
 
4.湿热痹阻型
 
证见:肢体沉重,脘闷腹满,口渴烦躁,大便溏稀, 小便频数短涩、黄赤,甚至解尿时灼痛;舌质红,苔黄腻,脉数或细数。
 
调理原则:清热祛风,通络利湿。 
 
方用:通阳汤、化瘀汤、扶阳汤、化石汤各7剂,加金钱草30克、土茯苓30克、瞿麦10克,水煎服;辅以养肝茶、健脾固元养生粉、健脾通阳膏、回春丸。
 
穴位调理:艾灸中脘、足三里、肚脐、隐白。
 
痛风防治食疗方
 
1.十谷米、松花粉、薏米、核桃仁、无花果各20克,煮粥或打豆浆喝。
 
2.草苁蓉汤1包,加核桃仁、茯苓、薏米、牛膝各25克,煲汤喝。
 
痛风泡脚方
 
药浴方1包,加独活、川牛膝、透骨草、威灵仙各20克,煮水泡脚。
 
痛风患者日常注意事项
 
1.禁烟限酒。
 
2.规律饮食,宜清淡饮食,减少嘌呤食物的摄入,如海鲜、大鱼大肉、动物内脏、油炸、刺激性食物。
 
3.正常作息,适度运动,防止剧烈运动或突然受凉。每天做大自然养生经络操或八段锦、慢跑等。
 
4.多饮水,建议喝白开水、淡茶、矿泉水等,不要喝浓茶、咖啡、可可或其他饮料,容易使痛风发作。
 
5.避免过劳,节房事。
 
6.修心养性:修心当以净心为要,养性当以正心为本。“找好处,认不是,不抱怨,省思虑。”

Copyright©哈尔滨大德中医门诊部 黑ICP备17008114号

网站制作:中企动力 哈尔滨